宋成轻声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宋字,都是血脉相连的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呢,您也别太担心了。”
长平侯道:“今日廷微在兵马司对三郎动手了?”
宋成迟疑了一下,说:“是,听说是扇了……扇了一巴掌。”
长平侯皱眉道:“三郎都多大了,还在人前动手?”
事涉几位主子,宋成也不好多说,长平侯道:“廷微对大房这几个孩子自小就严苛,如今想来,和当时的流言也有干系吧。”他所说的流言,宋成自然清楚,是当时宋廷玉尚在时,京都有传言,长平侯有意让宋廷玉承袭爵位。身为宋家的老仆,宋成明白,所谓无风不起浪,长平侯当年的确曾动过这个念头——无他,宋廷玉惊才绝艳,年少成名,让长平侯看到了侯府再兴的希望。
或许也正是如此,宋廷玉弃文从武,远走边境,戍守一方。
长平侯于宋廷玉有大期待,更有愧,这份愧随着宋廷玉的身死,都转到了宋余身上。长平侯看重宋余,可他这一支,只剩了宋余一个半大不小的少年,偏他身后还有着三夫人留下的许多庄园铺子。财帛动人心,偌大的长平侯府,人心复杂,保不住有人想打他手中田铺的主意。
这也是长平侯最为恼怒的。
宋成想了许久,说:“侯爷,老奴听过一句话,不聋不哑不做家翁。五少爷不是稚子蒙童,老奴瞧着,他为人处世很有几分三夫人的坦诚真挚呢。”
长平侯:“哦?”
宋成笑着将堂兄弟二人在路上的对话说予长平侯,长平侯听得哑然,宋成笑道:“五少爷这些时日比从前活泼了许多。”
长平侯琢磨片刻,笑道:“还真是。”
“罢了,待廷微回来,你让他过来一趟。”
宋成:“是,侯爷。”
第21章
皇宫内,虽被皇帝诏入宫,姜焉却不甚紧张。其因有二,当今圣上宽厚仁慈之名闻名天下,是真真的仁君,其二则是太子也在,大燕皇室对投诚的云山族一贯礼遇有加,姜焉此番封侯,正是东宫为姜焉请的旨。
姜焉这人又生有一颗铁胆,聪明,又惯会蹬鼻子上脸,很能讨皇帝的欢心。
姜焉入了御书房便跪下了,口中道:“臣姜焉叩见陛下。”
燕帝搁下御笔,慢慢道:“齐安侯,你可知朕为何诏你入宫?”
姜焉眼也不眨就说:“臣愚钝。”
燕帝哼笑一声,说:“愚钝,你小子愚钝,这京都就没聪明人了。”
姜焉听皇帝话里没有责怪的意思,嘿的笑了声,说:“圣上谬赞,臣可不敢当。”
燕帝对一旁笑着的太子说:“你看,给根杆子就往上爬,哪个有他这样大胆?简直无法无天,难怪这才入京都这么些日子,就将京都勋贵招惹了大半。”
太子莞尔道:“父皇,叙宁正当少年,又正当意气风发时,轻狂些也是理所应当。”
姜焉当即道:“就是,谁不知齐安侯是圣人眼前红人,若是唯唯诺诺,岂非白做了一回御前红人?”
“感情还是朕宠错了你?”燕帝气笑了,拿折子点了点他,道:“也就仗着太子护着你。”
姜焉眨了眨眼睛,对燕帝道:“圣上,臣有罪。”
燕帝:“嗯?”
姜焉:“臣入宫前,把勇信侯府的程小侯爷打了。”
燕帝:“……”
“打得狠了?”
姜焉说:“活蹦乱跳的,还和臣去兵马司走了一遭。”
燕帝气笑了,骂道:“你这混账,就不该留你在京师过年,平白给朕添堵。”
姜焉长声道:“臣谢陛下隆恩,若非陛下恩赐,臣一久居塞外之人,如何能亲见京师海清河晏,太平盛景。”
“为守此承平,云山一族愿为陛下驱使,赴汤蹈火,誓将胡匪拒于关外。”
燕帝看着姜焉,半晌,叹了口气,道:“罢了,打了就打了。”
“福平,”他吩咐候在一旁的大太监,道,“明日去内库挑些东西,送去勇信侯府。”
大太监自是应是,他不动声色地看了姜焉一眼,云山一族,齐安侯,当真是了不得了。不但得帝王倚重,也得储君青睐,若无意外,怕是要做两朝重臣了。
燕帝让姜焉起身,将手中的折子给大太监福平,对姜焉道:“看看,新送入宫的折子。”
姜焉也没客气,接过折子看了几眼,面上适时的浮现了讶色,斟酌着道:“六年前查可图死在风雪关,其胞弟呼邪王杀了大王子伏鹰,夺走可汗之位。查可图有四子,一个六年前死于宋廷玉宋将军手中,还有两个死于内乱,只有次子翟赢逃了,流亡于草原各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