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81章</h1>
第二日,天子处,就有苏太医请见。
每日给天子请平安脉的是贺太医,但苏太医是太医院的院判,他突然请见,天子很是疑惑,但还是叫了进来。
苏太医跪下后先请罪,天子更是疑惑了。
然后,苏太医将自己回直隶老家、蓝太医的临终之言,一五一十全都说了。
天子彻底愣住了,他脑子里闪过的,是乔氏的笑颜,即便是后来因病痛折磨,只要自己一去,乔氏都撑着,一定不在自己面前喊痛。
怎么可能呢?不都说乔氏是因病不治,所以才香消玉殒的吗?
为什么到现在,忽然告诉朕,不是这样的,一切都是人为的。
很长一段时间,天子一个字都没说,他思考了很久,而后冷冷的盯着跪在那儿的苏太医。
“爱卿是去年年底知道真相的,为何,回朝后都半年了,一直不来向朕禀告?!”
苏太医不得不佩服皇后娘娘,他坦然道:“臣觉得此事事关重大,不敢轻易开口,臣在回京后五天内,日夜寝食难安,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先禀告皇后娘娘。”
皇后?那说明,皇后早就知道了?
天子的疑虑更重了。
“那为什么,现在来告诉朕?”天子的眼神,更冷了。
“皇后娘娘说,这事儿就凭蓝太医的几句话,可没法子定案,但依着陛下对乔娘娘的情分,怕陛下受不了,到时候错误冤枉了好人。皇后娘娘说,要去调查,如今皇后娘娘已经查到了一些蛛丝马迹,所以让臣来禀告陛下。”苏太医如此坦诚,反倒是让天子意外了。
皇后?皇后这么做,一点儿都不担心朕会怀疑她?朕也会觉得,她会打压吴贵妃嘛。
不,皇后不是那种人,天子自己摇了摇头:皇后从嫁入府邸开始,所有事情都是围绕自己的,她不是那种要打压其他妾室的,就是当年乔氏,也夸皇后最是公正。
天子左思右想,最终决定去凤仪宫。
他刚到凤仪宫,就见皇后脱簪请罪,跪在那儿,见了天子后,极为庄重的行大礼。多少年,皇后都不曾跪过了。
“乔妹妹的事儿,是臣妾自作主张,不让苏太医先来告诉陛下的。”
“陛下当年对乔妹妹的情分,臣妾斗胆说一句,有些过了,就是臣妾,也曾经心生嫉妒,只是臣妾一向严格要求自己,早早给自己划过红线,嫁给了您,您就是臣妾的天和地,臣妾会嫉妒,但不会害您和您爱的人。”
“就凭苏太医的几句话,臣妾不敢做出判定。所以,臣妾就将计就计,借由太子妃,设计了一出戏。”
“陛下,您信臣妾吗?”
看着皇后一片赤诚的眼睛,天子缓缓点了点头。
“那,皇后,你找到的证据,是什么?”天子还是有疑惑的。
皇后让传袁嬷嬷进来。
袁嬷嬷是吴贵妃的乳娘,是吴贵妃宫里的老人了,从天子还是王爷的时候,袁嬷嬷就在吴贵妃身边,所以天子对袁嬷嬷,是很熟悉的。
袁嬷嬷跪了下去,砰砰砰磕了几个头后,开始讲述当年的一切。
“那时候陛下还是王爷,最是宠爱乔娘娘,我们主子生了二皇子,乔娘娘生了三皇子,前后间隔也就一年多。”
“二皇子的周岁宴不如三皇子的热闹,更别提赏赐,就是宫中赏赐,三皇子也比二皇子的丰厚。”
天子当即打断:“这是凑巧了,当时朕办差办得好,皇考一高兴,正好赶着老三周岁,这才赏赐了那一组玉器。”
当时情况真的就是如此,那时候先帝其实是要赏赐儿子的,赶上孙子周岁,这才把那青白玉雕白菜纹笔筒、白玉雕苕溪诗帖册、沁色玉雕龙纹牌饰一组都赏赐给了刚刚一岁的萧霆钧。
“但主子可不这么认为,主子瞧着,乔娘娘得宠,乔娘娘的儿子子凭母贵。”
“依着乔娘娘得宠的程度,将来指不定还能再有儿子或者女儿的,乔家又是清贵人家,对主子母子而言,乔娘娘母子是最大的威胁。”
“恰好听闻,乔娘娘血瘀,需要三七。娘娘也不知道从何处得知,土三七与三七,虽然名字几乎一样,但却是能要人性命的东西。”
“娘娘打定了主意,最终找上了蓝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