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24章</h1>
贾兰的脸色也在宝钗离开之后,立马就沉了下来,他示意丫头们全都下去,单独与母亲说:“婶娘今儿来,只怕听了什么消息吧?”
李纨反倒是还没反应过来:“你二婶这人的确是无利不起早的,但能有什么呢?”
说完后却又反应过来了:“难不成,是她知道冷了六皇子邀请你参加他生日宴的事儿?”
贾兰点了点头:“这些日子也没什么旁的事情,只怕就只有这事儿了。”说完后,严肃的看着母亲道,“如今我们的院子,还是要管束起来,在咱们院子的丫头小厮,都得嘴巴紧些。”
李纨想起自己给太子妃传过几次消息,细细想来,儿子说的的确有道理——宝钗那边,显然不站太子那边的。那么,自己母子的举动,自然得万分小心才是。
“今儿正好给我们提了个醒,此番我会调查的,母亲不必理会,查清楚了,自然就会处罚。”贾兰想了一遍,自己收到六皇子请帖的事儿,除了陶术外,只有两个丫头知道,一个是母亲的丫头素云,另一个就是伺候自己的丫头彩月。
素云跟在母亲身边多年,最是口风严谨的一个人。那么应该就是陶术或者彩月了。
陶术和彩月都跟着自己也有些年头了,往日里做事十分用心,所以贾兰决定直接点。
于是晚饭前,贾兰直接问这二人,可有将自己接到六皇子请帖的事儿与任何人说过一二。
彩月顿时就跪了下去,一口气磕了几个头:“奴婢是不是给爷惹麻烦了?奴婢不是有意的,当时是跟几个姐妹们闲聊,她们问题爷读书好不好,奴婢也不懂得,一时没留意就把这事儿说了。都是奴婢的错。”
见她态度诚恳,念在又是初犯,且素日里倒是很规矩的,贾兰便直当即道:“往日我也没把规矩给你们说清楚,从今儿开始,我把规矩先给你们说清楚点。”
然后贾兰一口气说了五条规矩,规矩不多不长,但字字清晰。
而后还亲自将这些规矩写了下来:“不只是你们二人,这个院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这些规矩。”
母亲的丫头婆子,还是母亲来跟她们说清楚才是。贾兰决定明儿就把写好的规矩给母亲看看。
“至于彩月,虽然你不是有意的,但做错了事情就要罚。”贾兰看着彩月,想了会儿,他往日里还真没有罚过人,彩月平日里做事也很用心,于是他就说,“罚你赶在我母亲生日前,做一只荷包。”
这个惩罚并不严厉,但彩月却明白其中的意思了:大奶奶曾说丫头多话,就说再说把你的嘴巴给缝上。
现在让自己做针线活,就有几分警告自己话多的意思了。她伺候贾兰多年,很清楚这位爷,虽然年纪小,但一言一行都有章法,如今他订了规矩,自己就得好好遵守,一旦犯错肯定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
李纨母子整肃了院子,宝钗并不知情。她正琢磨着,该如何好好亲近亲近李纨母子,日后兴许那日,就用的上了。
但宝钗万万没想到,这头贾兰接了六皇子的邀请,那头却有刑部的官员,上了荣国府的门。
刑部来的,是刑部主事,管怀。虽然只是一个六品官,但他还带了差役,这就让荣国府上下都慌了。
一听刑部点名要见一等将军贾赦,宝钗更是想不明白了:大伯又不在朝为官,他的一等将军只是个承袭的爵位,按理说不会犯什么错才是呀。
贾赦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第177章 旧案难审雨村身亡
贾赦被叫到了刑部,一听见竟然是询问“石呆子扇子”事件,顿时心底咯噔一下。
当年的事情,他记得很清楚呢——一开始他只是让贾琏想法子,去买下来那些扇子,哪知道那个石呆子竟然宁肯饿死,也不愿卖。
本来呢,贾赦都已经放弃了,没法子,别人不肯卖。然而没过多久,贾雨村上门了,送来一个小匣子,贾赦打开一看,里头装着的,正是石呆子扇子的扇子,不过并没有二十把,只有十把。
但这已经让贾赦大喜过望了,当即设宴好生款待了一番贾雨村。而贾雨村得意的将整个案子的经过,一股脑儿的告诉了贾赦——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
这在贾赦眼底实在是小事一桩,何况这么些年过去了,压根儿不会想到,刑部竟然将自己‘请’来,居然为的就是这么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