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超级看本 > > 嘘,收好这份旅行攻略[无限] > 分卷阅读73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732(1 / 1)

视线在苗云楼颈后凝成丝丝缕缕的草绳,交织成一张透明的巨大丝网。 那些一闪而过的瞬间,在他专注的目光中,一点点构成着苗云楼的面孔。 三百年前洪水漫过神台时,百姓们争相卷走金身碎片;三十年前大旱龟裂供桌,住持捧着功德箱遁入红尘。 神仙端坐在桌案上俯视着人间,无动于衷。 他觉得百姓痛苦,却并不感觉自己为此而难过;他想要帮助他们,却从来不曾走下这一方桌案。 他只是停留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寺庙,静静的从里面往外看,就这么看了几千年,才终于有了足够的法力,让他能够实现凡人的愿望。 他让自己掉进江水里,任人捞上来,他成了真正值得供奉的神仙,可他依旧没有真正走下桌案。 他从来没有真正看清过任何一个人的脸。 在他眼里,人还是“人”,而不是人。 他就这样沉寂的停留在破庙里,直到那一天庙门忽然被人推开,一个消瘦的身影披着满是灰尘的日光,慌不择路的闯了进来。 神明俯身看着他,忽然读懂了他眼睫上悬着的露水人间—— ——不是庙堂上供香缭绕的叩头,而是老妪晒霉米时漏进指缝的晨光,是渔夫被麻绳磨破的手掌。 看到一个人,不是用眼睛。 如果他没有触碰过人的皮肤,怎么知道他们需要柔软的衣服?如果他没有吃过人的食物,怎么知道他们用什么果腹? ——如果他甚至没有尝过自己的眼泪,他又如何看见在苦海里挣扎的众生? 沉寂的破庙中,在江水一下下的拍岸声里,神明看着苗云楼,向他伸出双手,第一次触碰到了具象的温度。 那一刹那,他的心脏倏地滚烫起来。 “我是你见过的第一个神仙,你也是我看见的第一个人,”神仙看着那双黑色的眼睛,微微一笑,“这样公平了吗?” 苗云楼:“你——” “叫我沈慈吧?”神仙提议道。 朱红色的木门沙沙作响,有风吹了进来。 “砰砰,砰砰。” 破庙外远远响起鼓声,隔着一层窗纸,带着震天响的欢喜庆贺,模模糊糊的传入两人耳朵里。 就好像心跳的声音。 砰砰,砰砰。 第482章 舞龙舞狮,七彩飘色 “砰砰——咚咚咚——砰!” 苗云楼姗姗来迟的时候,江岸上的鼓声已经响了一轮。 渔船排成几行几列,难得没有出江打渔,紧密的凑在江岸边,几个渔民腮帮子鼓成□□,唢呐声几乎刺破江面薄雾。 那昨夜催命一般催促着捉泥鱼的花鼓,现下已经变成了欢庆着关风屠死亡的助兴工具。 飞鸟被惊起了一片,密密麻麻的飞向远方,江面上茫茫的白雾飘向岸上,几乎转眼就被岸边爆开的鞭炮染成了硫磺色。 江岸上被人群围了个水泄不通,中间是一道血红的大轿子,上面坐着一尊高大石像,面容慈悲、面色庄严。 抬着石像轿子的人也跟着庄严肃穆,石像前头却是截然不同的火热。 在人群中央,渔民们有的舞龙舞狮,有的扛罗伞,彩旗、头牌、推色芯什么都有,来回嘻嘻哈哈的巡游。 爆竹声太响,红纸屑溅的到处都是,连带着供奉在石像前的香炉都晃晃悠悠,让离得近的人身上沾满了香炉灰。 有人见状伸手扶正那香炉上东倒西歪的三根香,转身对着飘色车上的孩童们大笑着吼道: “嘿,注意着点,袖子挥小点!都飘到神仙老爷脸上了!” 那些小孩扮演各民间故事角色,被固定在装饰华丽的木板上,闻言咯咯直笑,才不听他说话。 “有本事你上来呀?” “哈哈哈哈哈哈,他才没那个胆子,咱们继续唱,唱到神仙老爷满意!” “轰——!” 忽然人群里炸开欢呼,那扮演白娘子的女孩儿一个袖子甩过来,不轻不重的甩了那人一下。 木头秋千上的孩童们嘻嘻直笑,身下固定着轴承,悬在丈余高处,随着秋千上下飘动,飘逸灵动极了。 扮哪吒的男娃踩着风火轮晃悠,白蛇娘子甩着水袖掠过众人,薄薄一层白色绸缎看似颤巍巍,却把众人情绪托得比那轿子顶还高。 “恨上来骂法海不如禽兽,你害的俺呐:一无有亲哪,二还无有故,无亲无故孤苦伶仃,哪里逃奔……” 白娘子唱的投入,众人也跟着看的如痴如醉,只是苦了只想找地方坐下的苗云楼。 他满头是汗,呼吸不畅,好不容易才从人群中挤出一条道,只觉得身子都扁了,才挤到尹晦明身边。 “怎么这么多人都聚在这里?” 苗云楼怀揣着石像,找了块还算干净的石头,伸手随意扫了扫,一屁股坐在尹晦明旁边。 “这到底是什么玩意,”他面色发红,皱着鼻子擦了擦汗,转头问道,“舞龙?舞狮?那木板上的小孩晃得厉害,怎么掉不下来?” 尹晦明都没正眼看他,随手从地上拿起一个瓶子,对嘴喝了一口: “那是飘色。” “飘色?” 尹晦明随手拍了一下苗云楼的胳膊,低头叹了口气,心里装着事,其实不大想说话。 然而旁边坐着个地地道道的外地人,对此地一问三不知,他怎么也得尽一尽地主之谊。 “飘色,飘是让人往天上飞起来,色就是装饰,也是精心准备的扮相,”尹晦明解释道,“他们脚底下有轴承固定,摔不下来的。” “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都有这么一回,我都习惯了,也就今年错了日子,为了贺一贺自由解放吧。” 苗云楼坐在一旁,托着下巴,饶有兴趣的听着尹晦明给他讲这些陌生的民俗。 尹晦明告诉他,这种崖口飘色源于唐代“耍菩萨”的祭祀民俗,后来也有人称之为“出会景”“枭色”“飘色”等等。 这种飘色的习俗,在清同治版的《香山县志》里就有记载: ——“每遇神诞日,张灯歌唱,曰打蘸,盛饰仪从,异神过市,曰出游,为鱼、龙、狮、象,鸣钲叠鼓,盛饰童男女为故事,曰出会景。” 这说的正是自清乾隆年间盛传至今的南朗崖口飘色景况。 尹晦明说完,仍是眯着眼睛看前面的表演,没什么情绪的说道: “你来晚了,扮相最漂亮的青蛇都没看到,现在已经是法海亮相了。” “法海不好吗?”苗云楼反问道。 “你愿意看秃驴棒打鸳鸯?”尹晦明说完忽然迟疑了一下,半晌叹了口气,“算了,我现在也要理解秃驴了。” 他又举起瓶子喝了一口,苗云楼当然知道他在说什么,只是假装不知道,在一旁装作心盲眼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