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都很勤劳,大路积雪都被清扫过。 当然,还有残雪和薄冰,这是不可避免的。 谢君峣宠溺地道:“你想去哪里,我陪你,不管是刀山还是火海。” “用不着去刀山火海,我们去外国友人服务部吧!”陆明珠想去见识见识,还没出发,就远远看见一个人走过来。 而且是冲着他们来的。 跟着他们的保镖立刻严阵以待。 因为道路两侧积雪反光,陆明珠没看清,直到近前才发现是古宝斋的周老板。 一两年没见,苍老了许多。 身形佝偻,满头雪白。 他对陆明珠说道:“陆小姐,我有一批私人珍藏,想出手,你要不要?” 陆明珠咦了一声,“您怎么找到这儿来了?” “紫禁城博物馆的动静瞒不过人哪,那么多人涌进国际饭店,我正好路过,问了一声,得知你来了,还捐赠大批文物给博物馆。”周老板解释完,又问道:“收吗?家里孩子想出国留学,可外汇不好弄,我想跟您换点外汇,价格上可以适当地压低一些。” 陆明珠果断道:“我们去看看。” 与其等到将来被打被砸被烧,还不如收入自己囊中,传承下去。 第239章 得到应允,周老板格外欢喜。 他感激地给陆明珠和谢君峣等人带路,却不是走向古宝斋,而是他家位于琉璃厂附近的一栋小四合院,“合营后,我就不是老板了,在店里担任鉴定员,拿固定工资,外加一年5的定息,往后,陆小姐您叫我老周就行。这两年没有陆小姐您这样的豪客光临古宝斋,生意不好做,一年也就能领个千把块的定息。” 就因这份落差,周老板迅速苍老。 说着,他又压低声音道:“店里的好东西都上交文物部门了,余下都是乾隆年间及其以后的东西,您买我的私人收藏算是对了。” 虽然很多企业家有觉悟,积极参与合营,但也有周老板这样舍不得自己打拼的家业。 他很庆幸自己一直把大部分珍品藏于家中而不是放在店中,平时不是熟客根本见不着真正好的好东西,合营后才没有太大的损失。 其实存货的数量已经不多了,在陆明珠和贺先生相继购买后。 比起部分同行,他情况算是比较好的。 到他家里,同样苍老且高大粗壮的周太太迎出来,见到陆明珠就露出欢欣的神色,“好俊俏的姑娘呀!老周,谁家的小姐?” 老周笑道:“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陆小姐,老章的学生。” “您叫我明珠就好。”陆明珠对周太太说,很礼貌。 “快请进,快请进。”周太太就知道丈夫找到大客户了,忙请他们进屋,端茶倒水,异常殷勤,随后又和老周从耳房抬出几口箱子。 均是铁皮大箱子,有的是他们夫妇自己抬出来,有的让保镖帮忙。 两箱字画卷轴,一箱碗、碟、盘、杯等瓷器,四箱各种大小花瓶,一箱大小玉雕,四箱旧版书籍,还有一箱比较杂,就是各种古钱币、印象、玺印、刀具、铜雕等等等。 陆明珠直呼厉害,“您有这么多珍藏?” 老周苦笑:“我十多岁就随祖父、父亲入行,干了五十年,到头来就剩这些了。” “不给后人留点吗?”陆明珠问他。 周太太摇头,说道:“不留了,留着干啥?指不定将来又有新政策下来,还是把家里收拾干干净净比较好。” 用于儿子出国只是借口,就是不想留了。 当然,儿子也确实要携家带口地出国留学。 其实他们偷偷藏了一点容易保存的古董,但这件事不能透露给任何人。 贺云和陆明珠之前在他们店里买东西,他们手里尚有一大笔美元,足够一家人在国外生活,就是不能一次性带出去,得隔三差五地汇款。 老周把登记的册子拿给陆明珠,又打开箱子一件件地拿出来给她验看。 “陆小姐,您曾是古宝斋的老主顾,我又有求于你,绝不昧良心,册子上还记着相应的价格,您看合适不合适,不合适咱们再谈。这些东西全是真品,除非我自己看走眼,这也不是不可能。”老周没办法保证自己百分百正确,连章老师都做不到,“您的眼力在行业内鼎鼎有名,您亲自检查,假的挑出来,我只卖真的。” 陆明珠和谢君峣这一天就耗在老周家中,午饭也是在他们家吃的。 老周和周太太亲手烧菜,还去全聚德买了几只烤鸭回来给他们添菜,又买了烧鸡、猪头肉等各色卤菜,摆了满满两大桌。 得算上保镖。 陆明珠挑出6件赝品,其他全是真品,足见老周眼力之好。 经统计,在老周打折的基础上总共9万美元。 主要是特别贵的一些都被陆明珠和贺云买走了,剩下这些当中最贵的一幅古字画价值1万元新币,其他的数十、数百、上千都有,古钱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