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占这么久,恐怕早就被掘地三尺了。 有钱人家有金有银都喜欢这么藏匿,陆家那些人又怎么可能放过机会? 他们哪家没有老人? 根据陆明珠的猜测,就是家具和房屋暗格里有东西如今也不剩丝毫了。 陆明珠和谢君峣先搜查正院正房。 最先发现的是正房地基,两人带一个保镖沿着墙根往下挖,挖得很深,发现地基石下面是一条条金块,像金砖一样。 大金砖。 原来自家老祖宗不比那个人差! 陆明珠看着墙面,微微皱眉,“这些挖出来,正房就不保了。” 地基不稳,容易坍塌。 谢君峣问道:“挖不挖?” “挖!”陆明珠很快就下了决定,“把这些金块全部挖出来,看看有多少。” 又叫来几个保镖一起动手。 忙活半天,最后从正房地基下挖出九十九块黄金,每一块背部都刻着铸造日期,竟然出自嘉庆年间位于江南的一处铸造局,每块重五十斤,足赤。 陆明珠算了算,“4950斤。” 不止金块,他们还挖出九十九块银块,每块一百斤,总共9900斤。 震撼! 第167章 比起那个人当地板用,陆家老祖宗埋得比较深,这才没被陆耀之那些人发现。 像千工拔步床、大衣柜和屋里的暗格都有被撬开的痕迹,明显是他们不知暗格的所在,强行动手寻找宝藏。 就说他们的入住没那么简单! 陆明珠咬牙切齿:“最精的还是陆耀之,知道最好的肯定在正院正房。要是他们也有金属探测器,地基下的金块肯定保不住。” “我们知道老宅子里有东西,他们肯定也知道。”谢君峣说道。 这是大家的共识。 钱庄、银行不保险,可不得东藏一点西藏一点,免得放在外面被人一锅端。 刚把挖到的金银搬到院中,正房就塌了一面墙,正是被他们挖出金银地基的那一面,连带屋顶塌陷。 这是北面的一面墙,就是正房后墙。 牵一发而动全身。 正房一倒,两边耳房跟着塌掉,东西厢房倒是依旧完好无损。 看着眼前的景象,陆明珠吐舌头:“我造孽了。” 谢君峣却说:“将来用之于民,是积德,不是造孽。老祖宗既然以此种方法藏匿金银,肯定考虑到未来了。” “等等!”陆明珠看到墙壁有夹层,过去扒开砖块,果然看到里面有东西。 是一个长条形的香樟木匣子。 纯木制,扣得严丝合缝,没有金属配件,所以金属探测器没有反应。 “过来帮忙。”陆明珠道。 大伙儿齐心合力,扒拉出二十几个只有花纹不一样的长条形木匣子。 陆明珠打开一个,露出一卷字画。 保存得完好无损。 她洗了洗手,和谢君峣展开,发现是怀素的一幅狂草,盖着乾隆的好几个印玺。 连续打开好几个,都是古字画。 陆明珠目光扫向其他或□□、或似倒非倒的墙面,“会不会都有夹层呢?” “不一定。”谢君峣把自己手里长匣子里取出来的一卷丝卷递给她,用蜡封着,“老祖宗留给后人的书信。” 陆明珠咦了一声,启蜡封,展开看。 上面说,祖宗不是本地人氏,祖籍不可考,自己在这里发了财就随便找个地盖屋,从他开始就算是扬州人,盖的就是祖宅了。 别嫌荣国府不吉利,他觉得挺好,就是自家不是官,建造时少了许多规制。 因为做盐商钱多得没处花,于是正房后墙夹层里有他花数万两黄金购买的古字画二十七卷,正房大门左右两面墙的夹层各藏金万两,还有最重要的是地基下埋金银各九十九块,也有几千斤,留给后人用。 如果后人穷到无力修缮祖宅导致墙都塌了,说明他很需要这笔钱。 他以为无论是穷得无法修缮还是富到想翻新,必然是屋墙先倒,所以在夹层里留这封信,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后人有金属探测器这种超级作弊器,先把地基给挖了,要不是屋墙就此坍塌,还发现不了信和字画。 最后,这位老祖宗留下当初的建筑图纸一份,用很诙谐的语气说后人要是不怕阿堵物,可以去马棚底下和五谷轮回之地挖一挖,定有所得,别的就没了。 他喜欢他好不容易盖出来的大观园,可不能叫黄白之物玷辱了那里的清净。 还有,有个臭道士说他这宅子的选址风水不好,将来会毁灭于太平盛世的一场抄家之中,一番心血全部付诸流水,他不信,让看到后取走金银的子孙后代一定要给他上香,告诉他没被抄家,会发现这封信纯粹是穷得或者富得。 看落款的年月日,还真是嘉庆二十年的八月十八日,老祖宗叫陆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