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要有人豁得出去,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拿着DV作品去参赛。 之所以这些都没有在海报里说明,其实也是郑志宏和池影琢磨出来的。 他们希望,参赛者能利用一切资源去完成作品。 比如说普通的参赛短片,普通电影人想当然的都认为要用胶片来拍摄。 那些摄影设备,学校内确实是有。但是主要是平时上课的时候能接触到;或者是一些实践课的时候用,下了课都要锁在学院教学仓库里的。 有些学生平时有一些拍摄活动的话,想要借向学校借设备,就要提交申请,通过层层审批,甚至到最后会被驳回,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干这么麻烦的事儿。 但是现在一旦要参加影展,大家都要去借的话,肯定都是借不过来的。 那么就意味着很多人要去外面寻求设备资源,比如说从某些摄影设备供应商那边去租,或者是跟一些相关单位去借。 这其实也考验了参赛者如何筹措资金,或是调动资源,作为一个电影新人,进入社会后想要单独拍片时,这都是需要灵活运用的一项能力。这个时候参加这类影展,算是提前操练了,就是逼迫着想有所作为的学生们,提前走出象牙塔。 还有一个,就是参赛人员的范围和资质,这里也埋了个伏笔。 如果校园内的人得到消息的话,只要把报名表交到学校学生处就可以。 但是同时影展也设置了其他的报名点,比如是宏图影业这边就有一个报名点,华影集团那边也有…… 这其实又是从另一个层面考验电影从业人员对行业内动态的敏感程度。 比如说如果电影学生已经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不管是在系统内单位,还是系统外单位,只要是对行业内动态敏感的话,肯定会从各种途径得到这个消息。 海报中没有限制参赛人员的资格,他们就有可能去参赛,甚至不需要通过学校,只要到外面的报名点那边报名就可以了。 反正最后只要交出5~10分钟的作品,依然可以参赛。 客观来讲,一个电影专业的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他要想继续在行业内生存的话,行业内的资源,行业内的信息以及与行业内的人打交道,都是需要亲身去实践的。 像池影最开始拍《婚礼婚礼》的时候,她的设备是从京影厂借的,利用的是自己系统内人员的身份优势,包括一些场地的借用……甚至羊毛都薅到自己老师身上了,所以池影才能用100万拍出了电影。 这些东西都需要自己亲身去留心,去用,去想……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y?e?不?是?ī????????e?n?Ⅱ?〇???????????????则?为?山?寨?佔?点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人会把饼塞到你嘴里! 第86章 千姿百态千奇百怪 俗话说“人上一百,五颜六色”。 池影通过这次影展,也充分认识到人类思维的多样性。 自从“宏图青年影展”的海报贴出来以后,很多作品都被汇集送到宏图影业这边来。 池影作为影展的艺术总监,这段时间每天上午照常上班,下午就会到宏图影业这边来,跟郑志宏一块儿,逐部审阅被送过来的作品,做一些初筛。 韩主任因为是主办方的领导,所以最开始几次,还兴致满满地跑来看看影展进度,甚至跟池影她们一起看了看这些短篇作品。 不过,在第一次看过几个参赛作品以后,就彻底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说起来韩主任也比较悲催,她满怀期待参与看的这几部作品,看完以后简直是不知所云,整个人云里雾里。 韩主任呆了半天,有点怀疑人生,最终没忍住,就问池 影:“这讲的啥?我咋啥没看懂……” 郑志宏也一脸了无生趣,他甚至有种错觉,似乎自己又回到刚上班那几年,在华影集团里参与看片会。明明没看懂怎么回事,可为了不露怯,被问到意见时,只能强作镇定,说一些更云里雾里的一些屁话…… “不是,这帮人怎么还这样啊!这都是什么年代的‘出土文物’呀!” 池影只能咂咂吧嘴,非常尴尬地跟自己主任解释道:“主任,这就是一种意识流的作品,以前一些海外的先锋派导演喜欢玩这些。早几年我们国内电影界跟风,也喜欢瞎折腾这些玄乎的玩意儿……纯粹就是实验性的作品,没有办法投入到正常院线的。” 这么解释,韩主任大概才明白了。 “不是,拍出这玩意儿,谁愿意掏钱去电影院看呀?他们脑子是怎么长的呀!他们老师还这么教他们?”郑志宏绝望地说道。 “‘阳春白雪’,肯定都是这么自诩的,你们看不懂我就满意了,我特高端……”池影也说得很露骨。 不过池影心底还是觉得挺可惜的,因为这次的机会非常难得。 早几年,有一句俗话说好:“出名要趁早!” 虽然他们的计划,是以后每年都会举行这种影展,不断筛选培养青年导演,为行业补充新鲜血液。 但是最先出头露脸的人,必然会最受重视,捷足先登! 这些参赛者完全没有看清楚状况! 举办方是华影集团、宏图影业这些真正的影视制片公司;还有剧本策划中心,这几年商业片的战绩有目共睹;而且总监也是明明白白打出了“池影”二字。 参赛者就应该觉察到这些主办方的喜好。 这些参赛者却依然按着自己思维定式,折腾些虚头巴脑,玄之又玄的艺术作品。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这种作品以后怎么能吸引观众,怎么在电影院放映…… 想要制片商给你投入的话,必然是希望你能替人家挣钱,否则留着这钱干点什么不好,还真会为了艺术不惜牺牲金钱不成? 所以拿着这些作品来参赛,明显是无用功了。你一个故事都讲不清楚的菜鸡,谁还会给你砸上真金白银,单纯就为了满足你自己那些艺术“表达欲”? 池影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收上来的作品大致分了三类:第一种就是这种不知所云的“艺术向”作品,完全与他们举办这个活动的初衷不符,所以池影毫不犹豫把这波儿作者踢出去了。 还有一种就是非常娴熟的能讲一个完整故事的“商业向”作品。 这中间就像一直跟着陆伟拍电影的钱师妹、李师弟…… 他们之前也得到消息,会有这次影展,所以更能把握机会,积极争取自己能独立开片的机会。 两个人分别送了时长10分钟的短片,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讲得也非常精彩起伏。 除此以外,还有一位电影学院摄影系在校的师弟,作品的完成也不错,这位师弟还比较另类,完全是用DV拍完整部作品的。 除以上两种之外,还有一些能介于两者之间的作品。并没有玩所谓的意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