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当时没学明白。”相晓桐摇头。
“没学明白吗?”宋河又翻翻手里的书,“我看你这笔记做的挺到位了,不像没看懂啊?”
“书本看懂了,但我没能找出能改良的点。”相晓桐道,“我从小的学习习惯是,只有我能把学到的东西改的更好,才算我真学明白了,比如数学题,我会自己试着出比试卷更难的题,或者找比参考答案更简便的解法,能成功我就放心自己真学会了,如果我出的题能把数学老师考倒,说明我学好了。”
“你出题把数学老师考倒?”宋河乐了。
“对,当然不是瞎出题故意刁难,是在题型范围内出题。我出完题就去办公室问老师,一开始老师还很轻松,后来我出的题越来越难,老师看我进办公室就冒汗,我一拿出题来,老师就浑身紧绷如临大敌。”相晓桐笑道,“最后甚至给老师整病了。”
“啊?”
“高中第一个数学老师,是个老头,很要面子,我拿着题去找他问,他看不明白,就借口说他现在忙,等明天让我去找他拿答案。晚上他回家之后通宵彻夜啃那道题,年纪大了不经熬,给自己累的第二天没能上班,送医院挂水去了。”相晓桐笑道,“当时我不知道是我那道题搞得,我毕业五年后他生病住院,我去看他,他在病床上告诉我的。”
“相晓桐学习法恐怖如斯啊!”宋河冲她比大拇指,“费曼学习法是什么时候能给别人讲明白了,才算真学会,相晓桐学习法是什么时候能把学到的东西改良的更好,才算真学会。”
“宋河学习法呢?”相晓桐托腮。
“宋河学习法分两个版本,初级版本和高级版本。”
“哦?”相晓桐好奇。
“初级版本在上学期间用,主打一个力大飞砖,全靠过目不忘和高速心算。”宋河笑道。
“这学习法还是太吃天赋了,有没有不吃天赋的方法?”
“没有。”宋河道,“高级版本是搞科研之后用,主要思路是判断对错。”
“论文打假?”相晓桐歪歪头。
“差不多,学一篇论文之后,我要判断它是对的还是错的,能不能举出反例。对我来说,只有能判断对错的理论才算真学明白了。”宋河道,“尤其我会有意识地去看一些结论相反的论文,看看为什么结论相反,能不能从其他理论体系出发,去侧面推演一下谁对谁错。”
“纠错大师!”相晓桐竖起大拇指,“这方面你段位比我高,平时你经常给我分享的那些纠错论文,很多我都当成真的学过,你一点我才发现有猫腻。”
宋河有点惭愧地笑笑,其实他自己能判断出来的错误论文也就四成,剩下六成是靠系统开挂。
“所以你的童年就是这么一直闷在屋里刷书?”宋河看看满屋书本,“这么多书想啃完,寒暑假全闷在屋里从早到晚啃对吧?没有别的什么课余生活?”
“小说一天两本,科普书一天一本,别太难的教材大概一周一本,中学阶段差不多这个速度。”相晓桐点点头,“我比较早慧,跟同学没多少共同语言,只喜欢和成年人聊天,但很多成年人脑壳也是空的,所以习惯闷在家里看书。”
“看学术书看累了就刷刷小说放松大脑?”宋河问。
“不。”相晓桐摇摇头,“小学和初一最喜欢小说,初二开始慢慢喜欢学术书了,觉得很多知识理论比小说还有意思,比如看鬼怪故事,鬼怪的演变逻辑往往飘忽不定云里雾里,但看生物学论文,生物进化的理论大多都很扎实,当时我觉得生物进化的过程和鬼怪变形的过程特别像,都是因为神秘的原因逐渐出现怪物,读着很有意思。”
“读论文的体验犹如读小说,活该你当科学家啊!”宋河赞叹,“我没有你那么纯粹,我很大程度上还是以结果为动力,大部分论文在我眼里非常枯燥,之所以我愿意刷,是因为每刷过一篇,都能感觉距离做出新药又近了一步。”
宋河一边说着,一边又随手从床底下拉出一只小纸盒子。
出乎意料,其他纸箱都是未封口的,这个小纸盒子却用胶带缠上了。
“里面是什么?”宋河好奇。
“情书。”
“嗯??”宋河瞬间精神了。
相晓桐微笑,“上学的时候各路小男生给我的情书,也有几封小女生的。”
“我瞅瞅。”宋河看看她,“能给我瞅吧?”
相晓桐起身,从桌上拿来一把剪子,干脆利索划开纸盒。
盒子里满满当当,全是对折多次的纸张,各种纸都有,最草率的几张甚至是用英语练习本写的。
宋河打开看,中小学生稚嫩蹩爬的字迹,偶尔有一两封字体漂亮的。
“抄的啊!”宋河吐槽,“情书全是抄来的句子,你这帮追求者水平不行啊!哪怕不会肉麻的甜言蜜语,写点平时相处的点点滴滴,抒发一下感情,也比抄来的句子真诚嘛!”
“他们倒是想写点点滴滴,关键是我跟他们没有点点滴滴。”相晓桐摇摇头。
“几个意思?一起上学没有交集?这些追求者不是你班里的?”宋河好奇。
第1744章 不在一个频道
“两个原因。”相晓桐道,“一个原因是他们笨蛋,聊起来几乎能听到他们空荡荡脑壳的回音,翻来覆去尽是些很幼稚无趣的话题,就没有聊天相处的欲望。平时我在学校里从早到晚自己刷题看书,他们看我忙着看书,也不敢来打扰我。”
“大概能理解一点,上中学时班里同学聊的话题我基本都不感兴趣,但应该也有尖子生吧?”宋河道,“跟尖子生们一起厮杀题目,还是蛮有意思的啊!”
“京海四中是个好学校,你能遇到楚龙这种未来的高斯奖得主。”相晓桐道,“梧桐市压根没有像样的好学校,我的高中每年清北都考不了五个,高手稀少,我在学校里自己是第一梯队,后面几名共享第二梯队,班里同学大部分在第四梯队。”
“懂了,你智商二百,尖子生智商一百二,狗的智商四十,你看同学的感觉就像普通人看狗。”宋河道,“考虑到智商不是线性的,你眼里的同学们连狗都不如,是不是更像拧发条的小玩具?”
“倒也不至于。”相晓桐笑道,“但很多时候确实有种中学生看小学生的感觉。”
“成年以后这种周围傻瓜多的感觉持续了吗?”宋河问。
“成年以后就很少了,因为进科研圈子了嘛,和周围人智商差距可能从八十一百缩小到二三十,加上很多科研老将比我多二三十年的知识积累,相处起来就很舒服,多多少少能跟身边人学点东西。”相晓桐道,“不过说实话,真正能让我感觉,这人脑子真好使啊……这种人全世界不超过十个,男青年就你一个,所以早早就感觉你有股磁铁般的魔力吸引我。”
“原来你喜欢的是我的大脑,而不是我的皮囊。”宋河忧伤叹气。
“你不该感到高兴吗?”相晓桐笑着拍打他,“皮囊可以整容,大脑就算拼命喝脑泉,也喝不出你这种水平,你这颗肥美的脑子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老婆你口味跟僵尸一样,都是逮着大脑子咬上去吱吱溜吸脑浆。”
夫妻俩一阵大笑,把盒装情书和成箱老书推回床底,站起来继续参观老宅。
宋河随手打开衣柜,惊讶了一下,“你小时候衣服都还留在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