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真的太累了,她很想找个富贵有闲的帮她一起拉拔娘家。除了不做填房,别的她都可通融。 只她这个伯府嫡女实在没什么份量,若是有门显亲走动,过得去的士宦人家该会考虑她吧? 不由想到了卫王,可他没娶妃,她该怎么上门走动?拐了好几拐,还是没血脉关联的表侄女上门探望没娶亲的表叔,怎么想怎么不合宜。 或者先往陈太后寿宴瞧了再说? 第2章 贺寿表叔和想的不大一样 转眼就到了十二日陈太后生辰日,丑正就起来梳洗。 这回给陈太后贺寿,陛下发话五品上朝臣和命妇外,家有满十六岁女儿的都要随着进宫。 为示爱重,近年陛下常给重臣家的子女指婚,李家有两位公子都到了议婚的年龄,还有平王和端王也该选妃了。 端王那里是不用想了,另几个已足够掀起波澜。 听耿大有回来学,外头布庄里挤满了人,尽是各家打发来寻好料子的。 因着崔家两房未分家,崔兰愔是可以跟着二房一起进宫的。 说起来,崔兰愔长这么大是第一回 进宫。 出门见客的衣裳就那么有数的几身,崔兰愔难得穿了鲜亮衣裳,水红的裙袄外罩了件青莲地五彩缠枝纹大袖杭缎褙子,头上戴了累丝金嵌玉海棠花分心,耳上是一对金镶玉葫芦耳坠,是崔兰愔最拿得出手的一身了。 看着她细腻莹白没一点瑕疵的脸,任何的描画都要污了这般颜色。 “小姐,去宫里就不用上粉了吧?”桑枝拿着特意调暗的脂粉问道。 “和平日一样。”崔兰愔时刻不忘谭氏临去前叮嘱的,说崔家撑不起如此盛颜,让她出门时一定要遮掩几分。 桑枝只好还按平时出门的做法给她涂了粉,描粗了眉毛,本就暗的口脂上又用粉盖了下,在家时抿上去些的头发帘都挑了出来盖住了额头,整张脸看着寡淡了不少。 崔兰愔又刻意收敛了表情,十分的容貌就去了四分,虽还是美人,却没那么动人心魄了。 一家子都不放心,管家耿顺带着儿子耿大有提着灯笼在前引路,崔谡和崔戬陪着,送了崔兰愔过去会合了二房人。 崔冕和崔昶父子骑马,常氏同崔昶之妻董氏,崔兰愔同崔冕和常氏的女儿崔兰亭,分坐了两辆马车出发。 一行人于寅正十分进了宫,宫门口开始就是乌泱乌泱的人,是人挨着人走到福宁宫的。 朝臣和命妇们在礼官的引导下分候在福宁门东西两侧。 咚咚地五鼓响过,都挺直了腰背,不敢有所动作了。 銮仪卫预设陈太后仪驾于福宁宫门阶下,掌司仪内监于院中设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于福宁门东侧设案。 依次奉皇帝贺表,诸王公文武大臣贺表于案上后,皇帝率诸王、文武朝臣恭迎于阶下,中和韶乐奏起“豫平之章”,陈太后出来升座。 随后丹陛大乐奏起“益平之章”,皇帝率诸王、文武大臣上前行三跪九拜礼,给陈太后贺寿。 崔兰愔强忍住没有伸手揉眼睛,看了又看,那个一身亲王冕服,站在康王和安王之间的,明显是卫王的人,和她想的不大一样。 卫王看着没那么老,瞧着只二十许的年纪,身材高大挺拔,相貌不俗,若不是他半睁不睁着眼,连撩下眼皮都嫌累的懒怠样,真可称得上玉树临风,君子如玉了。 又看了好几眼,主要那位卫王给她的印象太深 了,她就没见过那样随时随地窝着想打盹的人,还是这样隆重的大场面上。 连传出身体抱恙有一阵子的皇帝都抖擞着精神给人看,诸王、诸大臣更是卯足了劲儿表现,卫王仍是那副寻常给祖母见礼,照比别人差了力气少了利落的样子,太有别于众人了。 不知道别人注没注意到,反正崔兰愔是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还忍不住一再地瞅。 中和韶乐奏起的“豫平之章”惊醒了崔兰愔,皇帝已经带着诸王诸大臣们去了前面,她赶紧收敛起心神,随同一众嫔妃命妇,在徐皇后的率领下给陈太后行三叩九拜之礼。 想着事,后面观进献的寿礼时,崔兰愔都是心不在焉地跟在崔兰亭后头,和平日判若两人。 直到坐下来领宴时,崔兰亭附过来和她说,“对面有个脸生的小姐往你这儿瞅了好几回。” 崔兰愔仿似不经意地抬头,恰和那边对上,是位极娟丽柔美的姑娘,见崔兰愔察觉了,她含笑致意,很是大方得体。 崔兰愔回之一笑,心下已是了然。 平心而论,这位姚七小姐和谭绍很般配。 转眼时扫见和姚家隔的不远的项氏和谭莲,宫里不敢高声有大动作,崔兰愔微低头比了个福礼的动作,脸上笑盈盈的和平日没什么两样。 她这样,反让项氏和谭莲有些不过意了。 “娘,愔表姐往后该怎么办?” “娘会帮她留意合适的人家。” 这会儿都盯着陈太后,李太后,还有卫王的事儿,没人注意这边的动向。 陈太后寿辰,宣宁帝的生母李太后没露面,头对外说是受寒不得起身了,可谁都知道是为着陈太后不愿见她,她容让了。 高宗时,李家是依附于陈家的。 陈家靠军武起家,手里掌着重兵,家里又出了陈太后,当时说是大郢第一门阀也不为过。 李太后之所以能进宫,是因着陈太后无子,李家主动表示愿让李太后入宫替陈太后生子固宠,陈家瞧着李家一贯顺服,李太后又是陈家的外孙女,对陈太后这个表姐多有尊重,遂同意了。 宣宁帝登基头几年发生的那些事,经历过的老人到现在都觉着心有余悸,权势动人心,可把握不好,真的是眼看着楼起,眼看着楼就塌了,多少曾经煊赫的家族就此湮灭。 若不是李家记恩,陈家哪会有如今的太平日子过,不然看徐皇后娘家就知道了。 只陈太后一直放不下,带着六岁丧母的卫王去了行宫,一住就是这么些年。 不过如今陈太后带着卫王回来,这些人倒没多想,以李家如今的位置和声望,那个位置除了李淑妃出的端王,别个连肖想一下都不能。 陈太后的年岁摆在那里,这回留下来该不能走了,观陛下的态度,只要陈太后这个嫡母没有过格的要求,他该是乐于多给陈太后些敬重的。 这会儿众人也有数了,之所以叫各家的小姐一同入宫,是要给卫王选妃,卫王是跟着陈太后的,他的王妃自然要得陈太后喜欢了。 陛下待陈太后很用心了,可惜他的用心良苦却要白费了,从始至终,陈太后笔直端坐在那里,只和几位老诰命说着话,对满殿的闺秀们并无多余的眼神。 卫王怎也是替父在陈太后面前进孝了,陛下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