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超级看本 > 虚拟网游 > 司礼监 > 第四十三章 孝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孝顺(1 / 1)

('

ee“有什么不可的?” ee蒋方印那一脸天要塌了的样子让公公甚是不喜,多大点事啊,跟死了老婆似的,至于么。 ee这就是代沟啊。 ee几百年见识造成的代沟。 ee戒浮戒燥,三思而后行是做大事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公公的样子看着像是那种做不了大事的么? ee这件事,可是他老人家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ee在外人眼里,公公这三天光钓鱼了,无所事事,吊儿郎当,可那只是表象! ee扒开这层表象,就会发现公公的内心是…多么的无趣和难受。 ee无趣,是因为压根没有女真追兵让公公在离开之前,最后一次施展身手,斩一二首级以慰生平。 ee难受,是因为江对面的朝鲜人真是无礼的很,明明知道江对面驻有大明天朝的官兵,那朝鲜下藩的官员却不带着牛啊、羊啊、酒啊钱啊什么的过江来犒劳。 ee这就有些过份了,明显是不把大明海事提督太监、大明皇帝亲军最伟大的提督内臣魏公公放在眼里! ee你们看不起咱,就是看不起皇爷! ee这口气,魏公公要不给皇爷出了,他还算是人么? ee罢了,你们不来,我自个去便是。 ee公公心胸开阔,不与小国之民计较,身为天使的他,于公于私,于道义而言,也有必要到属国巡视一番。 ee这在法理上是没有问题的,两京十三省大大小小外差内臣,哪个不是“代天行事”呢。 ee巡视同时,也有必要就“壬辰战争”的军费开支及大明官兵的伤亡补偿,和朝鲜方面进行开诚布公的交谈。 ee大明虽是天朝,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为了保你朝藩,我大明国库空了不算,天子的私房钱也都投了进去,最后还因为这场战争导致国家现金流中断,国防建设中断,间接或直接引发了动乱内乱,最后破产。 ee前因后果,得挼明白。 ee所以,你朝鲜是不是要给大明一些补偿? ee大明可以牺牲,可以付出,但牺牲和付出要有价值,牺牲和付出也同样要有回报! ee光口头说些感谢你祖宗十八代的话,世世代代永不相忘什么的,没有意义。 ee最好的态度就是实际行动。 ee钱多钱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朝鲜得表示。 ee这件事,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公公是无法动摇的,除非蒋方印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 ee可惜,老蒋的措施还是老调重谈那种,大意就是我大明乃朝鲜宗主之国,世上岂有宗主之国向藩属索要钱财的?这么干了,就等于失信天下,是违背了圣人教诲的,是有损大明形象的。 ee而且,就算大明要向朝鲜索要补偿,也当由“政府”即外朝向朝鲜方面下国书,岂能由内臣私自出面的。 ee按老蒋的说法,魏公公真敢私自渡江“勒索”朝鲜人,那他必然是会被天下人所唾骂,届时,连皇帝也保不得他。 ee“公公三思啊!” ee蒋方印就差泣血死谏了。 ee魏公公首先回答了前一个问题,他说对外要有新思维,不能再拿以前的老眼光看待藩属这个问题。 ee“活要面子死受罪这种事,干不得。我国既保护了朝鲜不受倭人侵占,朝鲜便当付我国保护费用,并给予我国牺牲将士抚恤银两及钱粮开支费用,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大庆可能觉得咱说这番话道理不对,可大庆你好生想想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二事,圣人是如何说的。” ee这二事乃是春秋故事。 ee当年鲁国有一条法律,凡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回国后就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 ee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却不接受国家赔偿金,自以为高义。 ee其师孔子却很是生气,认为子贡做错了。因为他开了这个先例后,其他的鲁国人就不再愿意为在外的同胞赎身。 ee又有一次,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救起一名落水 ', ' ')(' 者,那人为了感谢他就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ee孔子听说后很高兴,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 ee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孔子的说法,鲁国人渐渐的不再为同胞赎身,但见义勇为的人却多了起来。 ee魏公公搬出这春秋二故事来,便是要蒋方印明白一个道理——世间事,都当循一个利字。 ee有利才有来,有利才可持续。 ee任何国家都不存在什么铁不铁哥们,世世代代友好这回事,联系两国关系的根本是利字。 ee如果没有利字,单方面付出不求回报,两国之间的关系绝对不会长久。 ee“壬辰战争,我朝前后出师近十万,耗费钱粮数百万计,这才保住朝鲜。咱问大庆,若现在朝鲜再有难,我朝还能如此么?” ee蒋方印“吱唔”一声,他乃做过援朝经略杨镐幕僚之人,如何不知当年大明为救朝鲜所做的付出。 ee毫不客气说,就眼下大明的国力,倭人再次侵朝的话,大明绝计再难进行第二次援朝抗倭之役了。 ee可能关内还感觉不到这种国力的消退,但关外却是很明显。典型如辽东驻军就缩减了一半,精兵强将在朝鲜损失了很多。这就导致辽东驻军对越来越复杂的关外虏情、奴情越来越力不从心。 ee李成梁撤宽奠六堡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军力难支,钱粮难继,唯有收缩。 ee“若那朝鲜给予我大明补偿,又会如何呢?咱便不说其它,就是他朝鲜再有事,我国能视若不见?咱所说的这个利字,可说是利益,也可说是成本。国家行事,岂能不计成本!岂能只图虚名,不求回报!” ee说到这里,魏公公想到一桩旧事,不禁感慨道:“大庆有所不知,据咱所知,万里之外欧罗巴有一国,其国势大,藩属亦众多。然其国统领便谓各藩属,若要其国保护,便须承担其国钱粮军费开支。如此,藩属有难,其国必救。而各藩属为求其国保护,积极献金,无有不满,其国官民亦对统领行为拍手称快。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世间事,唯利才是正道啊。” ee言毕,魏公公轻摆衣袖:“朝鲜既是我国藩属,我国自有保护义务,然朝鲜必须承担我国壬辰战争损失,不容商量。” ee转身看向蒋方印,殷切盼道:“还望大庆兄能给咱修书一封于那朝藩官员,使之知晓咧。” ee蒋方印沉默片刻,未几,布告便出炉。 ee谓之:“大明皇帝亲使内臣魏某良臣告朝鲜国:我皇帝于尔国,有万世不忘之功矣。当壬辰板荡之日,倭贼大入东国,八道糜烂之时,苟非我皇帝动天下之兵,则尔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 ee然我朝为保尔国,费天下之财,耗时七年之久,国力民力皆消退。今观尔国平定十数年,生民之乐利,皆我皇帝之赐也。我国皇帝为父,尔国军民便为子。尔国军民若有半分良知,便当向我国弥补战争损失,我国皇帝当感尔国军民孝顺,尔国再有大难,我国必倾国之兵来助矣。”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