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超级看本 > 其他题材 > 两京旧札 > 第11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1章(1 / 2)

(' 穆宜华被下人们簇拥着离开,她最后回头望了眼相拥在一起的父母,穆同知不管不顾地抱着几近癫狂的柳月鸣,不论她如何拍打都不放开:“鸣儿没事了,没事了,以后不会再有任何关于他的消息了,没事了。”

柳月鸣在那次发病,不久便过世了,未能等到新年春日第一杯屠苏酒,未能见到她亲手种下的桃花盛开,匆匆撒手人寰。

穆宜华形容枯槁、神色恹恹,她守灵七日,帮衬着父亲置办好丧礼,便开始着手收拾母亲遗物。

她从母亲的妆匣里找到了一封留给她的信——

“吾爱阿兆亲启,近几日常觉神思恍惚,如入梦中,不知今日。恐大限将至,留信于你,望你观瞻。阿娘年至三十,幼年失恃,寄人篱下,虽衣食无忧然尝尽白眼冷遇,前生命途多坎坷。然十五得遇你父亲,生一双儿女,女儿伶俐聪慧,幼子娇蛮乖顺,阖家融融十数载,未尝辛苦,实乃人生大幸。阿娘疼惜你,知你定伤痛难抑,然死生如常,人皆有之,早晚而已。你外祖父一事乃阿娘心头一大劫,如今得解,缘也,法也,勿执念。

“阿娘唯忧阿兆你悲痛经年,如是,九泉之下必不心安。宜华者,桃夭也,灼灼其华逢春客,吾家阿兆心性坚韧,必不会一蹶不振,阿娘深信,惟愿从心从善,逍遥自在,得一如意郎君,如我与你父亲一般,携手相伴、终老一生。勿忘管教幼弟,勿忘帮协父亲,勿忘,思母。”

“阿娘素来珍爱你,今无法再陪伴你,心中不舍难弃。然生死不由常人定夺,只盼孩儿朝朝吉祥,岁岁如意,平安喜乐,百岁无忧。请记来年春风过境,庭前檐下,桃夭花开,折一芳华,遥寄东风,期念嘉时,勿扰心忧。”

第10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穆宜华丧母的第二年,穆同知被弹劾了。与他一同被弹劾的,还有文臣执政官十五人,待制以上官三十四人,余官十八人,内臣七人,波及皇宫内外,文臣武将共百余人,世称景元党争。

当时,时任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章帼与枢密使辛谯想要一同推行变法,在农业、盐铁业、商业等领域更改税收经营政策等,与其同一阵营的被称作元嘉党。变法刚提出之时,不乏有反对之声,久而久之,反对之声增加,形成了以太师李克勇为首的保守派,成为景右党。景右党人以元嘉变法派课税过重不利于民生等为由,连续十几日在朝堂上力争弹劾,期间争吵愈演愈烈,直从政务波及到家务。元嘉党人怒不可遏,一一阐明以税抑商稳定朝野,景右党人顾左右而言其他,围魏救赵,信口开河等为由据理反驳。

皇帝被两边的人吵得头疼,歇朝三日。而也是这三日,让这场牵动朝廷的党争政论落下了沉重的帷幕。

章帼乃帝师,辛谯又是皇帝的表兄与妹夫,二人联合向皇上进谏,陈述变法一一好处,再搬出先皇列祖为求变法之决心,终于在第三天说动了皇帝,得到了他的认可。

那日朝堂宣告圣旨,身为景右党人先锋的穆同知站在底下如同被人在寒冬腊月一盆冰水从头淋到脚。他无法忍受这样的政律被皇帝接纳认可而后推行全国,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朗声驳斥,之后有更多的官员跟随他,下跪祈求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震怒,若说此事一开始只是一项政策的商讨,可到了最后早已演变成了天子颜面之争。景右党人惹怒天颜,皇帝一怒之下,下了罢朝罢官的命令。可波及官员太多,树大招风,穆同知首当其冲。

“穆大人,官家知您刚经历丧妻之痛,心中幽愤,心绪难平,人之常情。可您也不能当众站出来驳斥官家,下官家和章宰执的脸面啊。吕相都出来替您打圆场了,您怎么就是还不收呢!若您当时不那么莽撞,何至于今日?”官家身边的黄内侍来传口谕,最后也实在忍不住和穆同知说了几句,“奴婢愚钝,不过是在官家面前当了几年的差,也不敢猜官家的心思。但是这次……官家是真的生气了啊。穆大人直言进谏是好事,可如今……如今穆夫人仙去,您身边没了时刻规劝的人,更是要多多顾及家中儿女啊。”

穆同知知其好意,拜谢却不应允:“谢中贵人好意。”

黄内侍无法:“唉,那穆大人这几日便在府中好生休养,等官家有旨意了,奴婢再来罢。”

穆宜华在一旁站了好一会儿,趁着父亲回屋,连忙跑出府门喊住了黄内侍:“中贵人且慢。”她急匆匆跑到他面前,“宜华冒犯,还请中贵人给宜华一点时间问些事情。”

黄内侍上下打量穆宜华一番,知她与赵阔交情匪浅,浅笑道:“穆娘子问话,无有不听的。”

“我父亲他……会受罚吗?”

黄内侍摇摇头:“那是圣意,奴婢不敢妄自揣度。”

“连您也不知道吗?”穆宜华失落得垂下眼眸。

“奴婢毕竟只是个手底下做事的奴才,也并非官家亲近之人。穆娘子若真要问啊……怕是得找别人了。”

穆宜华是夜辗转反侧,披衣起床,想喊春儿掌灯,却不见春儿应声。她走下床榻,只见春儿开门行色匆匆地走进来,她凑近低声道:“大姑娘,三大王在外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