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425章(1 / 2)

熟悉的句型,完全没有标点符号,全部都是繁体字。不过学了这么多,林泽扫一眼过去,已经完成断句,同时锁定这道题出自《四书》中的哪一本。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出自《论语》第三篇的《八佾》,这部分有26章,主要是讲关于“礼”的问题。

林泽根据所学,脑子里自动开始将其翻译成白话文:仪地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来我这里,我就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这位长官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没有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诏令天下。

从这段话中,要抓住最重要的信息是孔子在那个时代已经非常有影响力,特别是礼制方面。

可能是第一道题的缘故,理解题意和破题都不难。

林泽开始思考看过的大儒注解,这里要用什么角度破题更能脱颖而出。

思索片刻,林泽在草稿纸上写下:孔子、仪封人。

林泽觉得这道题可以从主要人物上下手,一是借仪封人的口,赞扬孔子,论证孔子将得位设教。

二是将重点放在正主孔子身上。

一般来说,从孔子这里进行破题是比较保险的,因为主角是他,不会偏题。

但林泽觉得要是从仪封人入手,侧面来肯定孔子在礼仪上的成就,可以更加抓人眼球。

这是个非常大胆又冒险的举动,林泽心跳突然加快,他在草稿纸上落笔写下——

封人未见圣而思之切,即见圣人而叹之深。

林泽还是决定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切入,用仪封人见到孔子前和见到人后,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从而论证天必将孔子得位设教。

确定从哪个角度破题后,林泽开始拆分题目,将其融入自己的八股文章中,作为起承转合的一部份。以此向考官展现,自己从头到尾都是紧扣题目进行回答的。

伸个懒腰,林泽觉得自己要趁现在文思涌泉之际,一鼓作气,把这篇八股文写出来。

起股部分,先介绍仪封人其人,让阅卷官一眼就看到他这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并引起对方的兴趣,用这个破题方向该怎么写。

然后开始接入仪封人见孔子前的神情言行,继而写他随着孔子学生见过孔子后的感慨。最后以称赞仪封人是孔子的倾盖之交而结尾。

这篇八股文林泽写得非常满意,淋漓尽致地展现他本人最擅长,也是最喜欢的写作风格——有层次的叙述、简洁的用词,水到渠成的论证过程。

林泽写完第一小题,转头喝了口水,太阳已经照射在充当小桌子的横板上。林泽打算一鼓作气,写到没灵感为止再吃饭。

第二小题:今夫天斯昭昭之多……货財殖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