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乔很擅长熬粥,便爽快同意去他家帮个忙。
用糯米、燕麦、百合一起炖煮,然后加入现磨的豆浆,沸腾之后再加煮熟的山药,最后放入白砂糖。
这法子还是当初吴姨教的,只是伦敦买不到正宗的温县垆土铁棍山药,换成普通的菜山药,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就是没那么绵香软糯。
她还顺带帮着做了两道家常菜,想着是国内来的,宫保鸡丁总不会出错,摆在白瓷盘子中,色泽红亮,没有任何点缀,都十分好看。
设的是家宴,客人还没到,于乔也不便留下,做完便匆匆离开。
司机开车送她时,正好客人的车也从外面驶进来。
车窗玻璃隔绝声音,也隔绝视线,安静的一方空间适合选择闭眼假寐,自然看不见擦身而过的车辆。
一个往里,一个向外,各自驶去。
命运掉落下来的时候,谁都不能选择。
第50章 胃病 下次来家里吃饭
伦敦的冬天, 一下起雨来,滴滴嗒嗒,又湿又冷, 尤其还吹了风,寒意钻进骨子里去。这次来开会很仓促,时差都还没倒过来, 人本就疲惫, 又突然冒出来一个冯老师的朋友, 是当地的一名富商,热情地宴请他。
这里的中餐实在不怎么样,加之最近昼夜颠倒,眼看着就要犯胃炎了。富商得知后,便贴心地准备了场家宴。
他考虑得的确妥帖, 饮食都很清淡。一碗养胃的热粥下去,整个胃都熨帖了。大概又是因着他是北京人的缘故, 还特意准备了酸甜口的家常菜宫保鸡丁。
席间, 富商乐呵呵地问他怎么样?
池晏舟淡笑一下,说味道不错。
的确是不错, 尤其是手中的那碗热粥,他竟然喝出了几分从前吴姨做的味道, 若说还欠缺一点的话, 那便是少了一分绵密。
他称赞富商家的做饭阿姨厨艺了得,但富商却摆摆手,说自己是请了外援。是一位年纪轻轻的姑娘,在唐人街里开了家粤菜馆。
临走前,池晏舟要来了那家店的地址。
车沿泰晤士河开着,天气阴暗, 竟落了点小雨。从雾气朦胧的玻璃里看大笨钟,像加了层电影滤镜——应是爱情片,浪漫邂逅,然后有人被困在这场淅淅沥沥的雨里。
思及此处,池晏舟忽而笑了,为自己这莫名其妙的念头。
难道见他心情不错,司机起了话茬,说:“四点都不到,这天就黑了。”
冬令时的伦敦,天黑得太早,一天似乎还没开始多久,很快就结束。让人很容易就陷入抑郁中去。
但池晏舟的心情却是不同的,大概是因为先前那碗热粥中那点微妙的熟悉感。
他这个人是不信命的,但此刻竟然生出了一丝缘分天注定的荒谬。
他靠着椅背,修长的手指在扶手上轻敲,“你不觉得,伦敦和山城很像吗?”
司机也说是,又随意聊几句,便试探着问他,想喝粥直接叫人来做就是了,怎么突然要往唐人街去?
池晏舟笑了,说:“去看一个朋友。”
他想若真的是她,就最好。叙叙旧,吃一顿饭,他来到伦敦,让她请吃一顿饭,总不过分。若不是她,那也无所谓,反正都是随便逛,又不是非见不可。
可惜老天也不是次次都偏爱他,到了那家粤菜店,发现里面并没有他想见的人。
失落浮上心头,心情似乎远没有自己料想的那么轻松。
要不然就再等个十分钟,反正来都来了。他想。
那一下午,他喝了一肚子茶,等了不知多少个十分钟。
最后终于耐心耗尽,再也等不下去。
在出门时还碰到个神经病,一个紫色头发的男人,戴眼镜,穿铆钉皮夹克。整个人不伦不类,两眼跟鬼似的一动不动地盯着他。
……
其实他在国外生活过八年,曾经埋头写论文时,为节省时间也是啃惯了汉堡炸鸡。
这次会议只有十五天,不知何缘故,他的中国胃就有点受不了。
所以在第二天中午会议结束时,便又差使司机开了一个小时的车,去趟唐人街。
这回倒是见着了。
隔着一扇玻璃门,他心中一漾,正准备进去,却看见一个男人双臂环抱住了于乔。
她也笑着回抱住他,那一捻细腰好像随时会被折断。
池晏舟顿住脚步,忽然觉得好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最后黑着一张脸,头也不回地走了。
司机在中途去店里找了他一次,这才刚回到车旁,坐下还没一会儿,见他走了过来,便问:“这么快就吃完了?”
池晏舟一腔憋闷无处发泄,声音冷硬,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