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72章</h1>
荣王府其他人,哪有不恨的。
反正不是被侮辱,就是被卖出去。
他们王府树敌颇多。
不如报复一把。
荣王府有所动作时,纪家平静如水。
众人都没想到,明明就要立太子了,大皇子却出来横插一脚。
事实上,大皇子出来之后,才知道母后首辅,在跟父皇谈论什么。
他猛地一惊,明显有些后悔。
早知道不说了啊。
只有纪雨站了出来,安慰皇后跟大皇子:“好在皇上对夫君热切了些,如
今直接立为太子,反而不好。”
毕竟荣王府的怒火,总要有个靶子。
皇后下意识看向纪雨,总觉得这个侧妃,有什么在瞒着他们母子两个。
“你三哥哥那边怎么说?”皇后直接道。
纪雨只说在家中读读书,面上一片自然。
皇后看着,只以为自己多心了。
可现在看来,似乎确实不是坏处。
皇上如何想她,那不重要,
毕竟谁都知道,她只有支持自己儿子的份。
倒是程首辅支持立太子,是个意外之喜。
若无今日的事,还看不出来这位的意思。
当然,程首辅那话一开口,就是真的得罪皇上,而且必然要站位大皇子了。
更妙的是,大皇子全然“无辜”,还颇得皇上信赖,这可是最难得的。
最后纪雨说的,现在因为荣王府的事被立为太子,反而不好。
也确实是这样,很容易成为荣王府的靶子。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若他们平时反抗,确实容易有危险。
这么想着,皇后反而安心了。
纪雨见皇后想明白了,大大松口气。
三哥哥。
你真是神了。
这都能料到。
一切都在他的掌握当中。
扬州牵扯出来的大案落下帷幕。
荣王府几乎被一网打尽。
那京城知府自从知道,程首辅都支持立大皇子为太子后,做事更加卖力。
反正怎么讨大皇子的好,那就怎么做。
案子肯定要办的明明白白。
这让荣王更加气恼。
拿他们去讨好大皇子,这算什么。
还有他们倒是父慈子孝。
简直可笑至今。
“张老道那边,已经办妥了吗。”
“爷爷,已经办妥了,他十几个儿子女儿都在我们手中,不怕他不听话。”
荣王眼中闪过狠辣:“去做吧。”
这话说完,又听了外面百姓对荣王府的评价,气的他又吐了血。
他已经不行了,顶多有两三月的活头。
他一定要把这事办妥!
荣王府这场骚乱,在五月左右终于停歇。
主要是有个好消息传来,冲散了这片阴霾。
混乱的宝泽十七年里,终于来了个好消息。
豫州一带的粮食,丰收了!
而且是大丰收!
不仅豫州,像官洲德州收粮早的一带,都传出好消息。
“今年的粮食远比往年产的多,这是大喜事啊。”
“太好了,连年灾荒,终于能充实国库了。”
“这是吉兆啊。”
朝会上,朝臣们都在称赞此事,看着是称赞丰收,其实是夸皇上。
皇上对此自然都笑纳了。
今年终于有个好事。
但是有心人一算,低声道:“这些地方,怎么听着有些耳熟。”
可惜这些话被淹没在夸赞声中。
反而是大皇子想到什么,看了看说话的人道:“确实有些耳熟。”
自从办过扬州一案,大皇子声望极高,就算二皇子参政,也跟他完全没法比。
此刻他问出声,就有人附和道:“他们用的,似乎都是朔州农庄种子。”
朔州农庄这两个词分开来看,或许很是平常。
合在一起,便跟另一个人有了联系。
纪霆。
跟纪霆有联系。
纪霆培育出来的良种,就叫这个名字。
而那些丰收的地方,无一例外,都用的朔州农庄种子。
不过这件事,并未在朝廷引起轰动,多数人还在夸皇上厉害。
但普通百姓的注意力,多数肯定在高产的粮食上。
那可是粮食!
朔州农庄的良种。
纪霆培育的那个啊。
去年就引起轰动,今年更是如此。
毕竟种的地方多了,产量更上一层楼,影响范围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