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84章(2 / 2)

之前也没人想到,文家会跟日落西山的纪家结亲。

那纪家只有一个纪霆而已。

以后会如何,真不知道,何必下这么大的注。

不等凌家消化完这个消息。

纪霆被皇上特招进国子监的消息更是疯传。

听说能被皇上特招的,都是个顶个的天才,专门让他们去国子监读书,更对他们寄予厚望。

整个白台州,只有纪家纪霆被皇上钦点。

放眼全国,也就三四个人。

凌家彻底傻眼。

不用旁人多说,都知道纪家要东山再起了。

跟文家结为姻亲。

最有出息的子弟去国子监读书。

整个白台州,还有比他家更风光的吗?

凌家已经不敢让凌宝良知道这个消息。

之前那纪霆得了州案首,他家就够后悔的了。

再接着便是私塾大比,他家子弟大出风头。

现在更不用说。

他们到底是有多蠢,把这样好的亲家给拒了,还狠狠得罪了他家。

在凌家懊恼的时候。

陵莫县传又有个小道消息传出。

“是不是凌家倒霉啊,纪家跟他家没了关系之后,运气扶摇直上啊。”

“有道理,好像是他家有霉运,离远点就好了。”

多数人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别说陵莫县了,就连其他各地亲戚的信件,都明显少了。

哎,你家晦气,别让我家被传染了。

离远点好啊。

这种话肯定不是纪家传的。

现在的纪家,既要接到东昌府文家亲家,还要跟前来祝贺的官吏好友应酬。

谁有工夫去做这些事。

倒霉的人别来沾边!

纪霆则看着自己简简单单的行李。

这次不去东昌府,改去京城了。

他在马行街,是不是还定了一只幼鹰?

这次可以去看看了。

不过他忍不住叹气。

那国子监,真的好吗,他怎么觉得有坑啊。

尤其是心里那句,以正国子监读书之风气。

这话听着,怎么有点不对劲。

国子监读书的风气,很差吗。

比之前的州学还要差?

这怎么整顿啊,他没那能力。

算了。

反正躲不开,去看看再说。

作为纪家姻亲文家,倒是提前收集了国子监的情况,整理之后送到纪霆这里。

纪霆翻开厚厚一本册子,然后又合上了。

自己千躲万躲,不想去风气极差的白台州州学。

现在好了,来了个州学至尊升级版啊。

第61章 第61章风气【二更】

文家也没想到,他们整理的册子,对纪霆有这样大的影响。

文家当然是好心。

毕竟国子监那些事,外人很难知晓。

可他们家夫子众多,也有在国子监任职回来的,故而多说了些。

他家想着对纪霆肯定有用,便整理好送来了。

不管那国子监内里情况如何,皇上的重视,以及纪家的前途,都是很明显的。

虽说纪霆不能去文家书院,但对文家来说,其实是赚了的。

若那国子监真的读不成书,以后再请纪霆来自己家,那不就行了。

谁让两家就要结亲啊。

以后换学校,肯定先换他们家的。

文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断,觉得纪霆在国子监读不下去,然后再来自己家,是有其原因的。

这个原因并不在纪霆身上,只出在国子监。

要说国子监这种官署教学机构,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五帝之学,那时候叫成均。

接着便是周人立太学,太学这个名字,大家已经很熟悉了。

可太学又分东西南北四个学,具体名字不尽相同。

之后屡次改名,单在汉,晋,便有太学,国学,国子学之称。

这些名字,其实至今也有沿用。

世人说国学,必然想到的是各类儒家经。

再之后的国子监,同样能看出名字的含义。

机构成立,便是为获取真才以为邦国之用。

这种想法自然是好的。

本朝建国初期,也确实起到不小的作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